1.
前期准备阶段
2.
1. 项目评估与规划
1. 技术服务团队与客户沟通,了解工程概况,包括建筑结构的类型(如筒仓、烟囱、高层建筑核心筒等)、规模(高度、直径或边长等尺寸)、混凝土强度等级、施工场地条件等信息。
2. 根据项目要求,制定滑模施工的整体规划,确定施工进度计划、劳动力安排、材料供应计划等内容。例如,对于一个大型筒仓滑模工程,需要预估施工工期,合理安排每天的混凝土浇筑量和滑模提升进度。
2. 设备与材料准备
1. 设备方面,根据设计方案,准备滑模施工所需的液压千斤顶、油泵、油管、提升架、模板等设备。对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,确保其性能良好。例如,液压千斤顶要进行负载试验,检查其提升力是否符合要求。
2. 材料方面,准备足够的模板材料(钢模板、木模板或塑料模板)、围圈材料(通常为槽钢或角钢)以及连接螺栓、密封材料等。同时,还要准备好混凝土施工所需的原材料,如水泥、砂石料、外加剂等,确保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。
3. 场地准备
1. 清理施工现场,平整场地,为滑模设备的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。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场地,如在山坡上建设的高耸结构,可能需要进行地基处理或搭建工作平台。
2. 设置混凝土搅拌站和材料堆放场地,确保混凝土供应的及时性和材料存放的合理性。搅拌站的位置要考虑到混凝土运输距离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,材料堆放场地要便于材料的装卸和取用。
3.
滑模系统安装阶段
4.
1. 基础处理与放线
1. 对建筑物的基础进行检查和处理,确保其表面平整、坚实,能够承受滑模系统的重量。在基础上放出建筑物的轮廓线和滑模系统的安装控制线,为后续的安装工作提供基准。
2. 提升架安装
1. 根据放线位置,安装提升架。提升架的间距要根据模板的尺寸和结构受力情况确定,一般为 1.5 - 2.5 米。安装过程中,要确保提升架垂直、稳定,通过调节螺栓等方式进行校正。
3. 围圈安装
1. 在提升架之间安装围圈,围圈通常采用槽钢或角钢制作。围圈的作用是固定模板,其安装高度要根据模板的高度和混凝土的浇筑高度确定。安装时要保证围圈的平整度和连续性,与提升架牢固连接。
4. 模板安装
1. 将模板安装在围圈上,模板的拼接要紧密,防止漏浆。对于有特殊形状要求的结构(如烟囱的锥形部分),要使用特制的模板或通过调整模板的角度来实现形状要求。同时,要在模板表面涂刷脱模剂,以方便混凝土脱模。
5. 液压系统安装
1. 安装液压千斤顶,将千斤顶安装在提升架上,通过油管与油泵相连。在安装过程中,要注意千斤顶的安装方向和位置,确保其同步性。连接好油管后,要进行系统的试压,检查油管是否有泄漏,千斤顶是否能正常工作。
5.
混凝土浇筑与滑模提升阶段
6.
1. 混凝土浇筑前期准备
1. 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,根据结构的设计要求和滑模施工的特点,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、砂率、水灰比和外加剂。配合比要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、粘聚性和保水性,以便于在模板内顺利浇筑和振捣。
2. 检查混凝土搅拌设备和运输设备,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。搅拌设备要能够精确控制混凝土的配料和搅拌时间,运输设备要能及时将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,且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。
2. 混凝土浇筑
1. 开始浇筑混凝土,浇筑应分层进行,每层厚度一般为 20 - 30 厘米。在浇筑过程中,要使用振捣棒对混凝土进行振捣,振捣要密实,但要避免振捣棒触及模板和钢筋。同时,要注意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和顺序,一般是从模板的一侧开始,沿圆周或周边方向进行浇筑。
2.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,要不断观察模板内混凝土的高度和状态,当混凝土达到一定高度(一般为模板高度的 2/3 左右)时,开始准备滑模提升。
3. 滑模提升
1. 启动液压系统,缓慢提升滑模。提升速度要根据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强度增长情况确定,一般为 10 - 30 厘米 / 小时。在提升过程中,要确保各个液压千斤顶同步工作,可以通过安装同步控制系统或人工观察调整来实现。
2. 每提升一定高度(如 30 - 50 厘米),要暂停提升,检查模板与混凝土的脱离情况,以及混凝土的表面质量。如果发现有问题,如混凝土表面拉裂或模板变形等,要及时停止提升,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。
7.
施工质量检查与安全监控阶段
8.
1. 质量检查
1. 检查混凝土的外观质量,包括表面平整度、色泽、有无蜂窝麻面等缺陷。对于有质量问题的部位,要及时进行修补。例如,对于表面的蜂窝麻面,可以采用水泥砂浆进行修补。
2. 检测混凝土的强度,按照规定的频率和方法(如制作混凝土试块、采用回弹仪检测等)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,确保其强度符合设计要求。
3. 检查滑模系统的变形情况,包括模板的变形、提升架的倾斜等。通过测量工具(如全站仪、水准仪等)定期对滑模系统进行监测,发现变形超过允许范围时,要及时进行调整。
2. 安全监控
1. 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,如防护栏杆、安全网、警示标志等是否齐全有效。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帽、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情况进行检查。
2. 监测滑模系统的工作状态,特别是液压系统的压力、油管的连接情况等。防止油管破裂、千斤顶失控等安全事故的发生。同时,要注意施工现场的物料堆放和吊运安全,避免物体打击等事故。
9.
滑模系统拆除阶段
10.
1. 拆除准备
1. 当建筑物滑模施工完成后,要制定滑模系统的拆除方案。拆除方案要考虑到拆除的顺序、设备和材料的回收、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。
2. 准备好拆除所需的工具,如起重机、扳手、切割工具等。对拆除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,明确拆除的步骤和注意事项。
2. 拆除操作
1. 首先拆除液压系统,包括油泵、油管和千斤顶等部件。拆除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液压油泄漏污染环境。
2. 然后拆除模板、围圈和提升架等部件。拆除的部件要按照要求进行整理和存放,便于后续的维修、保养或再次使用。对于无法再次使用的部件,要进行合理的处理,如报废或回收利用。
建筑滑模
1. 定义与原理
1. 建筑滑模是一种混凝土施工技术。它是利用液压提升装置沿着混凝土结构表面逐步滑动模板,边浇筑混凝土边进行模板的提升,使混凝土在模板内连续成型,从而高效地建造出具有竖向连续结构的建筑物,如烟囱、筒仓、高层建筑的核心筒等。其原理主要基于模板系统与液压提升系统的协同工作。液压千斤顶安装在提升架上,通过油管与油泵相连,在油泵的压力作用下,千斤顶沿着支承杆(通常是圆钢)向上爬升,带动提升架、围圈和模板同步上升,在模板内不断浇筑混凝土,以达到连续成型的目的。
2. 组成部分
1. 模板系统
1. 包括模板、围圈和提升架。模板是直接接触混凝土的部分,其材质有钢模板、木模板和塑料模板等。钢模板强度高、耐磨性好,应用较为广泛;木模板则相对较轻,便于加工,但耐久性稍差;塑料模板具有良好的脱模性能。围圈主要用于固定模板,一般采用槽钢或角钢制作,它将模板连接成一个整体,保证模板的形状和位置稳定。提升架是连接模板系统与液压系统的关键部件,起到传递提升力的作用,其结构形式多样,常见的有 “开” 字形和 “门” 字形。
2. 液压系统
1. 主要由液压千斤顶、油泵、油管和支承杆组成。液压千斤顶是提升动力的来源,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油泵将液压油输送到千斤顶的活塞腔,推动活塞上升,从而带动整个模板系统上升。油泵是提供液压动力的设备,它控制着液压油的压力和流量,进而调节千斤顶的提升速度。油管用于连接油泵和千斤顶,要保证油管的密封性良好,防止液压油泄漏。支承杆是千斤顶爬升的轨道,通常采用圆钢制作,它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,以承受千斤顶的爬升力。
3. 操作平台系统
1. 为施工人员提供操作空间和物料堆放场地。操作平台可以是固定式的,也可以是可升降式的。它包括平台板、栏杆和防护设施等部分。平台板一般采用钢脚手板或木板,要保证其承载能力满足施工要求。栏杆高度通常不低于 1.2 米,用于防止施工人员坠落。此外,还会设置安全网等防护设施,进一步提高施工安全性。
3. 优点
1. 施工速度快
1. 由于滑模是连续施工,不需要像传统模板那样频繁地支模、拆模,在混凝土浇筑和模板提升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不间断作业,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。例如,对于一个高度较高的筒仓建筑,采用滑模技术可以比传统模板施工缩短工期 30% - 50%。
2. 结构整体性好
1. 混凝土在模板内连续浇筑成型,避免了施工缝的产生,使建筑物的竖向结构整体性更强。这种连续的结构在抗震性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,能够有效抵抗地震、风荷载等外力作用。
3. 节省材料和劳动力
1. 相对传统模板施工,滑模减少了模板的周转次数和用量,因为模板在施工过程中是持续使用的。同时,由于施工过程的连续性,减少了支模、拆模等工序所需的劳动力,降低了人工成本。
4. 缺点
1. 施工精度控制难度大
1. 因为滑模是动态施工,在模板提升过程中,要保证模板的垂直度、平整度和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比较困难。一旦出现偏差,如模板倾斜,纠正起来较为复杂,需要精确的测量和调整措施。
2. 对混凝土性能要求高
1. 滑模施工要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,如合适的坍落度(一般在 140 - 180mm 之间)、较快的凝结速度和早期强度增长速度。如果混凝土性能不符合要求,可能会出现混凝土流淌、坍落,或者模板提升时混凝土强度不够导致拉裂等问题。
3. 设备投入成本高
1. 滑模施工需要专门的液压设备、模板系统等,这些设备的购置、租赁和维护费用较高。而且,这些设备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,也增加了技术成本。
5. 适用范围
1. 主要适用于高耸的竖向结构,如烟囱、水塔、电视塔等高耸构筑物;各种筒仓结构,包括粮食筒仓、水泥筒仓等;高层建筑的核心筒,通过滑模施工核心筒,可以为后续的建筑施工提供稳定的竖向支撑,并且能够加快施工进度。